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潘光伟:对如何长期做好普惠金融服务的思考

2018-11-27 15:03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在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强调立足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是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普惠金融政策体系更趋完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各项政策举措,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提供增信支持。央行和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引领,易纲行长在“2018陆家嘴论坛”上提出,要按照“几家抬”思路,发挥各方合力,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国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带队,就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深入调研。同时,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切实降低企业成本。9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正式成立。近期,央行宣布再增加1500亿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民营、小微企业,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尽职免责机制,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可以说,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更为有利,各项制度也更趋完善。

  注重实效,普惠金融发展稳步推进

  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六方面成效

  一是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明确市场定位,推进战略转型,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二是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04万亿元,贷款余额户数1791.58万户。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93万亿元,同比增长19.80%;贷款余额户数1601.01万户,同比增加406.71万户,阶段性完成了贷款增速、户数“两增”目标。涉农贷款余额32.56万亿元,同比增长6.6%,农村地区贷款26.48万亿元,同比增长6.6%,农户贷款余额9.0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三是聚焦薄弱领域,金融精准扶贫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6月末,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597.12亿元,支持建档立卡户638.73万户,分别较年初增加100.16亿元和31.29万户,户均贷款4.07万元,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7.59%。

  四是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便利性显著提高。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22.87万个,其中社区网点7890个,小微网点2550个,ATM机96.06万台,POS机3118.86万台,金融机构网点、机具或流动服务覆盖832个国定贫困县的16.11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5.65%。全国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3.13万个行政村,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为96.44%。

  五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金融服务质效明显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满足传统企业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效。如建设银行 “小微快贷”、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等金融产品,通过大数据信用评级提供贷款,为客户带来了方便、快捷的体验感。

  六是降低普惠金融融资成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确定普惠小微贷款价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减费让利,缩短融资链条,落实续贷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

  多方合力,共创普惠金融发展新局面

  在充分肯定我国普惠金融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不少,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待进一步疏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需要调整,尤其是上半年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法定存贷款利率并未调整的情况下,有些地区和行业实体融资利率略有上行,民营和中小企业仍感到资金面紧张,融资渠道不畅。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要在风险可控或者承担适度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传统模式下为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普惠金融服务内生动力不足;三是补齐普惠金融领域制度短板面临挑战,缺乏系统性、制度性安排,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精准度不足;四是新型金融业态存在规范不足、业务异化、信息安全等问题,普惠金融领域创新面临金融乱象,背离了普惠金融初衷。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建议坚持问题导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一步思考和探讨银行业攻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是如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解决小微和民营企业 “融资难”问题?

  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不能靠银行业机构单打独斗,按照“几家抬”的思路,一是如何加强财政、工商、税务、监管等部门之间联动,做好政策传导,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二是鉴于小微企业公司治理和财务报表不规范,生命周期平均只有3年左右,缺乏有效担保抵押手段等情况,如何规范财务管理,完善信用信息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解决小微和民营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三是如何打造适应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批量授信、批量开发,提高信贷服务质效?四是如何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发挥VC、PE等前期介入资金作用,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五是如何通过设立和投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二是如何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贵”问题,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