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學校應建立家委會參與決策監督機制

2019-03-11 14:03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原標題:學校應建立家委會參與決策監督機制

學校午餐”成為今年地方兩會出現的高頻詞。

在四川省,有政協委員提出,政府應鼓勵符合要求的餐飲企業為學生提供物美價廉、科學合理、安全放心的營養午餐,可以將之納入政府採購,並在財政補貼、用地、稅收、標准指導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在上海市,有政協委員建議,盡快為中小學生午餐安全立法,建立健全中小學食品安全長效管理機制。

新學期伊始,加之全國兩會召開,學校午餐再次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話題。

不過,中國營養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陳偉力認為,在校園餐領域,立法、監管、評價等方面尚缺乏統籌規劃與頂層設計。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相關採訪。

安全系頭等大事

留樣是關鍵一步

在北京某小學從事后勤工作的連師傅向記者介紹,每天早上7點10分,校領導會值班檢查買進的菜,“學校食堂的后廚全部安裝監控,餐廳有電視,每個操作間都能看到。而且監控和局裡連著,可隨時抽查。各級對學校食品衛生抓得很嚴”。

在連師傅給記者發來的照片中,食堂裡裝有不少監控攝像頭,“每個環節都是透明的,所有流程都在監控下進行”。

張海在一所中學擔任食堂主任,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學校食堂有一個冷藏櫃,儲存著最近3天的飯菜留樣,“安全是頭等大事,留樣是很關鍵的一步”。

記者了解到,張海所在的學校食堂共有工作人員20多名,學校要求老師參與食堂事務。“副校長一般6點半到學校,和食堂工作人員一起稱菜、檢查菜品是否新鮮。”張海說,學校抽出15名老師到食堂值班,每天必須有一名老師監督、把關食堂運行情況,包括飯菜質量和價格、食堂衛生情況等,“要做到人人滿意確實太難了,況且學校食堂的工資待遇,也留不住好一點的烹飪師傅。硬件設施也有不足之處”。

曾在某國際學校供職的李貝珊向記者透露,在她工作過的國際學校,對家長公開的伙食收費標准是,早餐15元、午餐30元、晚餐30元、夜宵15元。按學校要求,為了教育孩子的用餐禮儀,監督小班每個孩子的就餐習慣,老師們必須和學生坐在同一長桌用餐。

“我們和孩子一起吃飯,吃的飯菜一樣,學生吃不飽可以舉手向阿姨示意加飯,老師不夠可以自行打取。”李貝珊說,“很多菜,老師都不願意吃,自己帶小菜來下飯。孩子們會吃嗎?中餐和晚餐是兩葷一素,番茄炒蛋是葷,三個小蝦是葷,茄子和肉末星子是葷,紅燒豆腐也算葷。阿姨給孩子們打的菜,真的很少。”

著重監督生產源頭

供餐環節公開透明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38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億人。校園餐業成為社會剛需。

在調查中,記者注意到,現階段,很多中小學校還不具備自己開辦食堂供餐的條件,企業配送學生午餐模式在一定時期內將大量存在。

去年8月發布的《學生餐營養指南》,規定了6歲至17歲中小學生,一日三餐的能量和營養素供給量、食物種類及配餐原則等。不過,《學生餐營養指南》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胡小琪發現,目前,仍然有許多一線企業對此標准知之甚少。

而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校園具有相對的區域封閉性。為了食品安全,很多學校一般不允許學生在校外用餐,午餐集中供應便有了一定的市場壟斷性。

那麼,午餐是學校供應,還是外包配送?一些家長認為,學校供應比較好,既好管理,又可放心,“配送肯定會導致飯菜存放時間長,怕飯菜悶壞”。

也有一部分受訪家長支持配送,認為“經濟實惠”“配送既可以給學校減壓,又能適當給學生補充營養”。

“學校選擇何種午餐方式,相關部門沒有要求。”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目前學校供應學生午餐有三種模式:一是食堂委托經營,聘請專業的餐飲公司﹔二是學校經營,原料統一招標﹔三是午餐配送,“採用怎樣的方式供應學生午餐,關鍵還是因地制宜。不管採用哪種方式,衛生、安全是第一位的”。

“目前,多數學校採用的‘企業集中配送’模式有很多中間環節,學生家長和學生個人無法直接對接供餐企業,對供餐商無法進行選擇,加上有些學校訂餐負責人唯利是圖,在訂餐環節不能確保公開透明,導致學校午餐出現諸多問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隻要訂餐的環節公開透明,無論採用何種供餐形式都是可行的。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出問題的原因並不是供餐形式,而是由於缺少家長監督,導致在訂餐環節出現權錢交易和腐敗。

在採訪中,也有業內人士直言,學生午餐安全問題,主要出現在食材質量、食品制作和存放等環節,隻要有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就可能導致食品安全隱患。各地食藥監、衛生等市場監管和衛生部門,應從食品來源、制作和配送等環節實施常態化的監管,經得起全面追溯。

在儲朝暉看來,中小學校供餐企業良莠不齊、飯菜質量不高等問題是由於供餐環節不公開、不透明,學校訂餐負責人與供餐企業背后存在利益往來,導致校餐供應商有機可乘,“教育主管部門和食藥監等市場監管部門應當著重監督供餐企業生產的源頭和流通環節,使其按照相應的標准和規范來生產校餐”。

“學生餐一直出問題是由於訂餐過程隻有行政力量主導,沒有其他社會力量監督,以及招標不透明導致的。”熊丙奇說,目前,各地營養餐或學校食堂的安全與質量問題,都指向家長參與決策與監督機制缺乏,所以應當建立家長參與監督機制,發揮家長參與監督的作用。

考核評價缺乏標准

多頭管理漸成趨勢

近年來,校園餐領域已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與資源傾斜。

在鄉鎮村居,教育部於2011年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7年來已覆蓋全國29個省份(京、津、魯單獨開展了學生供餐項目)1631個縣,受益學生人數達3700萬。在城市社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2017年在北京市順義區、遼寧省盤錦市、浙江省義烏市等8地12所中小學,開展“營養校園”試點項目。

與此同時,各地也對學校午餐的管理進行了各種探索。

2018年11月5日,安徽省教育廳提出,安徽將制定學校午餐管理辦法,引入准入與退出機制。此外,安徽還將落實中小學校校長陪餐制,及時公開就餐人數和帶量食譜等相關信息,並成立由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代表參加的膳食委員會,定期對飯菜價格和質量進行評估。

2019年2月21日,北京市教委發布《關於切實做好2019年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新學期幼兒園、中小學、高校等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具體要求。《通知》要求,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學校相關負責人每頓飯與學生一同用餐,及時發現和解決供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