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流浪地球》大卖46亿,国内特效公司依然不赚钱

2019-03-11 16:00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流浪地球》大卖46亿,国内特效公司依然不赚钱

  《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平被很多人认为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平均水准。

《流浪地球》大卖46亿,国内特效公司依然不赚钱

  MoreVFX负责制作的部分电影特效。

  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为今年第一部爆款,票房一路高歌猛进,至截稿前,上映34天票房累计46亿,占据国内电影史票房亚军位置。不过,引发观众热议的还是电影中呈现出的逼真特效技术,而这些令人震撼的特效基本都是出自国内团队之手。并且,今年被称为“中国科幻元年”,还将陆续有《拓星者》《上海堡垒》《明日战记》等多部国产科幻电影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流浪地球》在内,多部影片的科幻特效都是由国产电影特效公司主导完成,这也从硬件上被视为中国科幻崛起的标志。

  《流浪地球》算是目前国内科幻电影特效的顶尖水平,也有不少观众和影评人从直观感受上认为,《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平均的特效水准,当记者向国内特效第一线的专业人士询问时,如果把它放在好莱坞科幻片坐标系中去比较,处于什么水准?丁燕来回答“跟美国最少差8-10年”,徐建认为“能到他们15年前的水平”。

  到底中国本土的科幻特效水平达到了什么高度?在制作科幻片时,国内电影特效团队遇到了哪些技术难题?相比世界顶尖水平的好莱坞特效,国内电影特效还有哪些差距?国内电影特效公司生存现状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流浪地球》特效制作的4家公司:MoreVFX、橙视觉、PIXOMONDO北京、Blaad Studios(兆影视效),以及数字王国北京公司,解析国内特效公司生存、发展以及未来。

  科幻片制作

  科幻和玄幻 制作上没太大差别,只是设计方向不同

  中国特效公司MoreVFX之前也曾为《西游记女儿国》这样的玄幻电影做过特效,与《流浪地球》这种硬核科幻相比,MoreVFX创始人兼CEO徐建觉得在制作上没有太多不同,虽然在类型上细分为玄幻和科幻类型,但电影中使用更多的是硬表面环境类的技术,所做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说《西游记女儿国》中呈现的是古代的房子和山,《流浪地球》中是未来感的建筑,只是设计不同。如果有差别的话,《西游记女儿国》里会有一些法术等虚的东西,《流浪地球》里就很少,但有些地方可能也相同,比如发动机喷出来的火,还有一些烟云也是在大量玄幻片中用到的。之所以《流浪地球》看起来比较真实,是因为主题和类型所致,而并不是技术的特殊性导致。

  橙视觉创始人丁燕来也表示,最早开始制作《流浪地球》时,不会去分类,没想这是一部奇幻还是硬科幻类型的片子,更多的是根据故事去设计它的元素要怎么表现,在制作上没有太大区别。

  技术难题 需求量过大,流程尚待优化

  《流浪地球》一共有2003个特效镜头,是由主要的几家特效公司分工合作完成的。徐建的MoreVFX公司负责了800多个镜头,他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量”,“它的资产量和渲染量都特别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公司内部开发了一些数据流的传导,让数据流更快地在各部门之间传输。丁燕来的橙视觉公司负责了影片700多个特效镜头,他和徐建面临同样的问题,镜头中有很多大场景,里面的细节内容和各个层面数结算量都很大,最开始渲染的时候一帧要花20小时,“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的渲染量”,因为这些镜头基本不是实拍,属于纯CG,相当于纯渲染。后来,丁燕来和团队慢慢对制作流程进行优化,将时间缩短为7小时,这个时间对丁燕来来说算正常一点了,“但是也偏重,只是说现在可以接受。”

  Blaad Studios制作了《流浪地球》中300多个特效镜头,主要是关于空间站内部的大部分镜头,以及空间站宇宙外景,空间站合成和空间站内部结构延伸等。初期空间站资产的数据容量约为10GB,为了解决大容量的空间站数据的问题,他们转换成以USD形式的流程来进行制作。这是皮克斯公司的一个数据流程管理方式,跟原来不一样的数据构造系统。PIXOMONDO北京参与制作了216个镜头,60%以上为A级镜头,其中有超过50个全CG镜头。每一个镜头都包括暴风雪的粒子模拟计算,和冰封城市的崩塌破坏特效。公司专门为这部电影设计了一套工作流程和场景管理系统,便于艺术家在制作如此巨大的CG环境时能更快、更高效地工作。

  【新领域探索】

  数字王国在特效领域的核心技术是VR领域,也就是虚拟人,这个最初由卡梅隆创立的公司,几经辗转,被香港公司收购,谋求转型便开始押注VR领域。2017年,数字王国做了一个《今日君再来:虚拟人邓丽君音乐奇幻SHOW》,让逝去的邓丽君在舞台上“复活”献唱。据数字王国视效总监、副总裁周逸夫表示,这种虚拟拍摄经常被用在电影特效中,像天空中出现的飞行的人,或者坠楼、坠崖的人,其实都是全CG的角色,“通常我们会把演员和他的服装用三维扫描的方式扫描下来,获取他的素材,然后再三维重建这个角色。”数字王国北京公司接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给《邪不压正》做特效镜头,主要负责老北京城的重建。

  与好莱坞的差距

  工业化流程

  视觉开发和制作管理是重点

  在丁燕来看来,一个戏的成功与失败并不能都归结于一个部门。虽然说《流浪地球》成功了,也并不在于特效做得多好,还包括故事、演员表演、美术、场景、灯光等一系列都OK了,这戏才能OK。如果说在任何一个部门掉链子,就不能说是一个好的作品。有时候不是说特效与好莱坞差多少,而是整体科幻片类型跟美国有差距。特效是跟现场所有部门相辅相成,不是一个单独的部门,一定是一个紧密配合的关系。

  PIXOMONDO北京公司的负责人也告诉新京报记者,谈特效,就必须要谈电影以及电影工业所处的整体环境。特效虽然是大规模依赖于技术、研发和流程的电影工业中的一环,但不是独立存在的,对各个部门的依赖性极高。而每当提起特效,都会谈到技术。但实际上,往往不被提及的,却是视效的视觉开发环节,以及视效制作管理环节。而这两块内容,是可以把国内视效整体推上一个阶梯的重要因素。

  经验积累

  缺乏内部积累,亟须扶植

  目前国内上映的科幻大片《阿丽塔》的特效由好莱坞维塔工作室制作,主角“阿丽塔”是数字人,国内的商业软件根本做不到,徐建说,这种特效都是内部开发和经验积累的结果。国内特效公司的经验都是靠制作商业片积累起来的,根本没有这种科幻类型的制作积累。如果没有快速催生方式,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成长。国内电影特效公司要想做成《阿丽塔》这样,必然要跨过那十几年的路。只有市场上有这么多类型的片子才能有机会去尝试。徐建也是在做过《悟空传》《西游记女儿国》等片子之后,积累了做硬表面环境特效的经验,才有了《流浪地球》今天的样子。徐建也呼吁,国家能不能给国内特效公司一些扶植,让他们除了在商业逻辑之外,能有计划地去积累一下,那样的话与好莱坞的差距可能从十几年一下就缩短到5年。

  技术人才

  年纪太轻,人力成本却很高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