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生活 > 娱乐 > - 正文

送孩子读“国学”,不如自己先学会说谢谢

2019-01-25 22:07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鲁迅:国学就是一口锅,什么牛鬼蛇神都能往里放。

送孩子读“国学”,不如自己先学会说谢谢

1.

五四刚过还没几年,社会上曾经掀起一股国学热,鲁迅当时就写过文章怒怼“伪”风气,他痛陈当时暴发的所谓“国学”,无外乎两种:“一是商人遗老们翻印了几十部旧书赚钱,二是洋场上的文豪又做了几篇鸳鸯蝴蝶体小说出版。”

前者是整天喊着国学复兴的那批人,其实目的是靠贩卖国学挣钱(做精装本赚遗老的钱,做二手书赚穷学生的钱)——“商人遗老们的印书是书籍的古董化,其置重不在书籍而在古董。遗老有钱,或者也不过聊以自娱罢了,而商人便大吹大擂的借此获利……巧妙的商人可也决不肯放过学生们的钱的,便用坏纸恶墨别印什么“菁华”什么“大全”之类来搜括。”

后者则是整天写些“卿卿我我”“蝴蝶鸳鸯”古文风小说的人,不过是为了讨好(可能同样不懂国学的)读者的尚古风气,然后在商业贩卖中分一杯羹——“他们之所谓国学,是‘拆白之事各处皆有而以上海一隅为最甚(中略)余于课余之暇不惜浪费笔墨编纂事实作一篇小说以饷阅者想亦阅者所乐闻也’。”

简单来说,鲁迅骂架的核心观点就是,人们当时所谓的崇尚国学,既不是真的崇尚,甚至也不是真的国学。

但他可能想象不到,以前贩卖国学的商人们还只是贩卖点“假古董”的高价书。近百年后的今天,现代商人们已经将其做成产业链,甚至开办所谓的国学学校了。如今所谓的尚古之风也有,有点尴尬的是,他们甚至批评起了“现代感强曹雪芹、做作仿古李太白、难登大雅之堂屈原、辞藻堆砌李清照……”

送孩子读“国学”,不如自己先学会说谢谢

2.

国学究竟是什么?

反正如果让鲁迅来说,肯定不是《弟子规》。写《弟子规》的李毓秀本人可能也不敢妄自鼓吹,毕竟老孔庄孟四大天王都没说过自己是国学代言人。更不会是孙楠把孩子送去读书的华夏学宫所宣扬的《孝经》和《黄帝内经》。

送孩子读“国学”,不如自己先学会说谢谢

《弟子规》、《孝经》们最核心的“孝悌仁爱”,本质不过是为在从前的专制社会中,给人们树立阶级、等级规范。那些所谓的长幼有序,绝对服从,如此不平等的人与人关系,居然能在现代文明社会被人信仰,大概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家长想把孩子教成傻子,要么孩子就是傻子。

送孩子读“国学”,不如自己先学会说谢谢

送孩子读“国学”,不如自己先学会说谢谢

送孩子读“国学”,不如自己先学会说谢谢

导演李安采访

国学这一概念,大约诞生自清末,中国人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家国观念。在那以前,学术只分派别和朝代,你去文化圈子里谈“国学”,人家会问你:你想说先秦的、两汉的、魏晋南北朝的、唐代的、宋代的、明代的,还是清代的?或者你想谈哪家的?儒学?道教?还是佛学?

1898年维新改革最高涨的时期,那年5月,晚清重臣、洋务派著名代表张之洞写过一篇《劝学篇》,号召国民“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后来被视为近代新文化发展过程中,国内思想转变的重要标志。从张之洞的“新旧学”之说开始,到新文化运动以来,跟“西学”相对应,慢慢有了“中学”的概念。1922年,北大成立“国学门”,1925年,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孙楠孩子们就读的华夏学宫的校长易菁,就宣称自己是张之洞的曾孙女,立志要严格“复兴中华文化”的家训。

北大的“国学门”在1923年时出版过一本《国学季刊》,邀请教授胡适为其撰写发刊词,胡适第一次对国学的概念下了定义,他说“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省称”。“国故”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一书。

送孩子读“国学”,不如自己先学会说谢谢

不过胡适定义的概念内涵还是太宽泛了,在当时也并没有被学术界采纳。毕竟中国的“国故”太庞杂,包含着古代的社会制度、人物、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礼仪、风俗、习惯、衣饰……可以说是漫无边际,更别说哪些可以为之“学”,哪些糟粕应该摒弃。

3.

事实上,学术界在三四十年代更加认同“国学”的另一个定义——“中国固有的学术”。在《国学季刊》以前,北大还有一本学生自办的杂志《国故》,办刊宗旨就是“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

“中国固有的学术”相对来说比较具体,就是从先秦的诸子百家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到宋代的时候,以朱子为集大成的理学。而到明代,则出现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清代的学术比较发达,到清代中叶时(主要是乾隆和嘉庆时期),以考据为主要特征,被称为“朴学”,也叫“清代汉学”。与其称其为某一种学术,不如说所谓的“国学”,其实是上千年来中国学术史的更迭流变。

送孩子读“国学”,不如自己先学会说谢谢

钱穆后来在北大讲国学的时候,首先就提出“国学”这个概念将来“恐不立”,他还特意说明自己的课程讲的是“本国学术思想的流变和变迁”。同为北大的教授、著名经学家刘师培也说“通群经才能治一经”、“文章都是千古事,岂可乱下笔?”

不过国学作为中国固有学术的定义流行了没几年,还是被认为“广笼统,使人闻之,不知所指为何种学术”。

1938年,马一浮先生又为其划定了新的范围。从前的学术范围专业人员研究起来尚且困难,为了使国学成为能够引起普通民众关注的学术,他提出:“今先楷定国学名义,举此一名,该摄诸学,唯‘六艺’足以当之。”马一浮所认为的“六艺之学”,其实是采取了孔子之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与《周礼》中传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不同。)

送孩子读“国学”,不如自己先学会说谢谢

马一浮

这个定义曾受到同时期的国学大师熊十力和梁漱溟的赞同,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源头和根底在“六经”。

4.

尽管国学简化为了“六经”,这个词也成为现在不少所谓“国学学校”宣称的办学课程,但二者所包含的内涵和意义可以说是天差地远。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